《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是九年级语文的重要课文。文章以“智取”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勇双全和杨志的急躁冲动。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同时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此外,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也极具匠心,通过“天气热”的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总的来说,《智取生辰纲》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是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力和赏析水平的重要素材。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阅读基础,部分同学可能接触过《水浒传》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然而,文章采用古白话并夹杂方言,篇幅较长且情节复杂,对学生理解文章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深入领略作品的文学魅力,理解其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3、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介作者施耐庵。 简介《水浒传》及其成书背景。 介绍生辰纲的由来及本文节选部分的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分别站在杨志和吴用的视角复述故事。 (默读要求同学们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站在杨志角度】六月初四那天,杨志押送生辰纲,尽管一路小心翼翼,但在黄泥冈松树林,还是被等在那里的吴用、晁盖等人劫去,押送生辰纲失败。【站在吴用角度】在六月初四那天,吴用、晁盖等八位好汉,在黄泥冈松树林,用计谋智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 2.梳理故事线索 杨志一行:上路———中计———失纲吴用一行:定计———施计———劫纲 3.两条线索的区别在哪?预设:我们能够在文章中对杨志一行的遭遇都能清楚地看到,所以这是一条明线。而吴用一行施计的行为,我们一开始也都是不知道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时我们才读懂,所以这是一条暗线。 4.明暗两线并行的结构有什么好处呢? 分享心得:明暗两线相交织,故事情节更紧凑。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 从杨志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其性格特点。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如调整赶路时间、对待军士的态度、对卖酒汉子的警惕等。 归纳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小心谨慎、急功近利、不善沟通。 2、分析吴用等人的智谋。 从吴用等人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其智谋。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如伪装客商、利用天气、下药等。 归纳吴用等人的智谋特点:足智多谋、团结一心、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3、比较杨志与吴用的智谋高低。 从杨志的失败和吴用的成功中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杨志失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