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6921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4392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西林,PPT,28张,课件,三首
  • cover
(课件网)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题壁诗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盛于唐、宋。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便可读到,作品也就可以传播开来。千百年来,题壁诗不胜枚举,最有名的要数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作者简介 题 侧 tí cè 题目 侧面 峰 fēng 山峰 庐 lú 庐山 缘 yuán 缘分 我会写 题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缘 峰 侧 庐 题写 书写指导:日字窄小,下横起笔向上、要长,下边撇短捺要长,左右要写紧凑。 题 tí 结构:半包围 组词:主题 题字 音序:T 部首:页 我会写 题 侧面 书写指导:要写紧凑,亻和刂的竖钩要长,贝字稍短、下点要小。 侧 cè 结构:左右 组词:侧影 旁敲侧击 音序:C 部首:亻 侧 山峰 书写指导:山字要扁小,右上边撇和捺舒展,下边三横中下横要长、一竖贯穿三横。 峰 fēng 结构:左右 组词:顶峰 峰回路转 音序:F 部首:山 峰 庐山 书写指导:外边广字三笔都要长,里边是户字、上边的框要扁小。 庐 lú 结构:半包围 组词:庐舍 三顾茅庐 音序:L 部首:广 庐 缘故 书写指导: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从“豕”首撇中点起笔,最后两笔撇、捺相接。 缘 yuán 结构:左右 组词:缘由 无缘无故 音序:Y 部首:纟 缘 自读《题西林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shì yuán tí cè fēnɡ lú 初读古诗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题西林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题 书写、题写 西林 西林寺 壁 墙壁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脚下。 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诗意。 题①西林②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注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缘]因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这两句中,苏轼都站在哪些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呢? 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他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启示: 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横着看庐山是“岭”,侧着看庐山是“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 思考:“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岭:相连的山。坡度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横看庐山成岭,侧看庐山成峰。 岭 峰 峰是陡峭不平的 岭是连绵起伏的 远眺 近观 俯瞰 仰望 重峦叠嶂 危崖险岩 深沟幽壑 遮天蔽日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因果倒装句 明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