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主人公简介 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王戎(234———305)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解题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戎 rónɡ 戎马 走进生字 诸 zhū 诸多 唯一 竞相 竞 jìnɡ 唯 wéi 尝 chánɡ 品尝 走进生字 折 zhē (折腾) zhé (打折) shé (折本) 多音字 初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初读 结合注释, 发挥想象力。 初读 节奏划分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翻译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走:跑。 唯:只有。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之:代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翻译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取之,信然。 之:指代李子。 信然:确实如此。 翻译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赏析 首句交代了主人公的年龄和事情发生的背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赏析 “写了事情的发展,突出了王戎的与众不同。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赏析 “多子”与“折枝”说明树上结的李子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赏析 “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都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唯戎不动”写出来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王戎的与众不同。 赏析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必”是“一定”的意思,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赏析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第三句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 赏析 取之,信然。 第四句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王戎判断正确。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思考 因为这树长在路边,人来人往,一定会被看见,如果李子是甜的,必然很快会被人摘完,而这棵李树李子还很多,说明李子苦。 2.王戎为什么事先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思考 因为王戎观察到李树在“道边”却“多子折枝”,所以他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要善于观察,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依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王戎是一样怎样的孩子? 思考 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4.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思考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主旨概括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少走弯路。 再次朗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