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8618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67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学期,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11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8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把中华文明的起源称为“重瓣花朵”格局。中心位置在中原,好比花心。围绕中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文化区,就好比内圈的花瓣。从东南顺时针数起有闽台、粤桂、滇、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这些文化区好比是外圈的花瓣(图)。这一理论反映出中华文明() A.中原文化区的中心位置 B.各个文明间的多元独立 C.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D.中国史前考古成就突出 2.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 A.呈显出内外分治特征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 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 3.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右图)。其主要目的是() A.巩固分封宗法秩序 B.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 C.防止殷商旧族叛乱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据此推论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西部地区() 年代 地点 器物 春秋时期 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 两件铁锸 战国时期 湖北宜昌朱其沱遗址 一件铁镭 战国时期 湖北宜昌朱家台遗址 一批铁器,主要为农具 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 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 5.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主张:“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该思想属于哪家思想()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6.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具有原始民主色彩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皇权受到民俗影响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言论内容 春秋时期 “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 “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初期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心理隔阂的消弭 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各族同源的认同 D.“大一统”政体确立 8.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 A.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了经济控制 C.有效稳定了市场秩序D.解除了国家威胁 9.下表所列内容皆涉及汉武帝即位之初的部分社会现状。这说明当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A.国家治理方略亟待调整 B.无为而治的方针成效不大 C.君主专制政体面临危机D.解决王国问题已迫在眉睫 10.如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频发 B.寺院经济的膨胀 C.专制皇权的衰落 D.豪强士族的发展 11.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