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经典文言文,选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等人所著的《世说新语·雅量》。该故事讲述了王戎七岁时,见路边李树果实累累却无人摘,断定是苦李,众人尝后证实其言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蕴深刻,通过王戎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佳作,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学情分析显示,四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有了一定感知。这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课文内容。教学中,需重点指导学生读通文章,理解句意,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戎、诸、竞”等生字词,会写“戎、尝、诸、竞、唯”等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并能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准确理解文意。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回答)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 生:(回答) 师: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2、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和文言文有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故事是关于谁的?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指名读课题,说说题目意思。)师:道,道路。组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字的意思。课文中的“道”可不是一般的道路,秦代以前,两辆马车可以顺利通行的称为“道”。课题短短七个字就已经交代清楚了故事的人物、地点、事情。 了解王戎师:王戎,何许人也?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相机点拨:对照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学习“戎”字师:“戎”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防御用的铠甲和进攻用的兵器戈组合在一起就是“戎”字,是武器的总称,后来引申为与军事相关。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正确,读出节奏: 师:先请大家借助拼音和注释,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和断句。 教师示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识字写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读音,并组词语。 教师讲解生字的字形难点,并示范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师:请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文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师相机点拨。 《王戎不取道旁李》译文及重点字词积累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