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的科技与文化 夏 商 时 期 周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1.先秦时期的天文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①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②《诗经》记载 公元前776年9月6日 发生日食 ③《春秋》记载 公元前613年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问题:为什么先民要研究并总结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第一次 世界最早 从事农业生产 2.先秦时期的历法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夏朝 商朝 ①相传有了历法 ②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 ③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也方便人们规律的作息生活。 3.先秦时期的医学成就 ①神农尝百草 已经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②战国名医扁鹊 望闻问切诊断法,为中医沿用 ③战国《黄帝内经》 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四诊法) ·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的概况 1899年 王懿荣 河南、山东、陕西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十分丰富 发现时间: 发现人: 出土地点: 记载内容: 尝试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 猪 水 休 雨 羊 观看文字,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并说出造字方法 形声 象形 指事 会意 3.甲骨文的价值 根据课本,阅读材料自主归纳甲骨文的地位与价值? 地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价值: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青铜器的概况 特点: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时间:夏商周时期 代表性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uǐ] 铸造方法:泥范铸造法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逐渐成为身份和王权的象征。 5.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金文 利 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 ◎何尊是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6.三星堆青铜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玉璋 玉璋是我国古代祭记用的礼器。这件玉璋与我国夏商时期其他地区玉璋的形制大体一致。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特征:多元一体 三、《诗经》和“楚辞” 1.探究《诗经》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诗经》概况 时间 构成 内容 地位 先秦时期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助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春秋时期,社会战乱不休,将士们英勇杀敌。 材料研读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节选自《诗经·泰风·无衣》 阅读上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走进屈原与“楚辞”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填写“楚辞”知识 形成 人物 作品 战国时期,楚国一些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宫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屈原、宋玉 《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