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2400

高中历史课件 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编版2019)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13843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制度,高中,30张,演变,赋税
  • cover
(课件网)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ZHONGGUOFUSHUIZHIDUDEYANBIAN 第16课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Tax System Currency and Taxation System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CONTENT CONTENT 01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ZHONGGUOGUDAIDEFUYIZHIDU 02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01 中国古代的 赋役制度 ZHONGGUOGUDAIDEFUYIZHIDU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2000年,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 肩负粮袋 登记的官员 元朝纳粮彩绘壁画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赋役制度 统治者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摇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赋役的征发是统治阶级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基础,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FU YI ZHI DU 赋役制度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户税 也叫田租,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 田赋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丁税 关税、市税等 其他 兵役 力役 杂役 赋税 徭役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秦朝 《汉书 食货志上》:“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 田赋 《汉书·食货志》: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口赋 以高赋税为代表的暴政,最终引发农民起义 泰半:三分取其二 结合所学,分析汉朝推行田赋制度的内容及其背景? 汉兴,按秦之敝,诸侯记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人头税 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 汉朝 汉高祖 汉景帝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 秦汉徭役 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更戍 戍卒 正卒 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大泽乡起义 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隋唐时期 隋朝 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唐初 租庸调制 基础 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对象 针对21-59岁之间成年男子征收 内容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之为庸 长期战乱,人少地多,为保证赋税来源,北魏至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