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上《少年中国说》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对重点词句含义进行理解,体会文章的主旨。 2. 练习朗读技巧,通过关键词、联想等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生僻字段落的文意理解和朗读。 2、理解“红日、潜龙、鹰隼、干将……”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2、查阅《少年中国说》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咬文嚼字。 1、播放音乐,教师忆经典,介绍“说”这一古代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对一件事物发表看法。 2、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老师走近学生,倾听了解预习情况,依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3、咬文嚼字,品析生字的音、形、义。 河出伏流,一泻(xiè)千里。 区别:泻、泄 潜(qián)龙腾渊,鳞(lín)爪飞扬。 天戴其苍,地履(lǚ)其黄。 履的结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天地纵横”两组反义词,初步引导读出气势。 4、标出生僻字段落,每个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知晓整个段落押“ang”韵。 5、再次诵读体会节奏明快,意气风发。 (设计意图:配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新文体“说”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在咬文嚼字间落实生字学习,读通课文。 二、疏通文意,诵读经典。 1、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通过注释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帮助我们疏通文意?教材给我们配了注释,同学们练习借助注释能否理解文意。 2、细读文章,小组合作,疏通文章的意思。 对于没有注释的部分,小组合作完成。 3、提出质疑,其他组答疑,老师相机点拨。 4、 学象征,深挖文意。 (1)课文通过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新生、生机勃勃、吉祥…… (3)通篇没有出现“中国”,怎么就描写的是少年中国呢? 内容上:“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题目上:少年中国说 写作手法:“红日、潜龙、鹰隼……”象征少年中国。 5、现象画面,师生合作读经典,激发情感。 师引:是的,我少年中国,像“红日初升” 生接:“其道大光” 师引:似“河出伏流” 生接:“一泻千里” 师引:恰“乳虎啸谷” 生接:“百兽震惶” 师引:若“鹰隼试翼” 生接:“风尘吸张” …… 师引:看 生接:“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师引:我少年中国必将 生接:“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到小组讨论,再到质疑,讲解。一连串的学习活动,串起学习能力。老师的引读不仅示范朗读,更是理通文意,激发体会情感。) 三、知人论世,走进历史。 过渡句: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脑海里出现无比壮美的景象,昔日的中国是这样的兴兴向荣的景象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况。 1、一议:昔日中国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老师补充。 当时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我打好山河,房屋损毁,在我国的心脏插上了多个国家的旗帜,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辛丑条约》,各类不平等条约就达数百条。 外国侵略者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被帝国主义共管和瓜分。同时,一些外国求荣者也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这个紧急时刻有个人站了出来,那就是本文的作者———梁启超。 (2)请同学介绍梁启超的事迹。 在《清议报》发表了《少年中国说》,唤醒中国人民,激起爱国热情。 当时如此衰落的中国,为什么能用这些美好而有活力的事物来比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所以,在“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的头衔上,梁启超更应该是一位“爱国者”。 (3)品析经典, 故,梁启超曰: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