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4461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47809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cover
(课件网)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1921年 1924年 1922年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共 诞生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召开 两大精神 中共一大召开 1925年 消灭陈 炯明势力 1923年 红船精神 三大事件 一个转折: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6年 开始北伐 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决定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实现 国民革命开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失败 中共二大召开 国民党 一大召开 国民政府广州成立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时空坐标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星星之火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燎原之火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革命之火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壹 贰 叁 目 录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我看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两个和会都无用》 1919年5月《每周评论》第20号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书》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①国际: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②国内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阶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导火索(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任务:在民族危机之际,青年学生勇担时代使命。结合教材,梳理他们斗争的英雄事迹,概括其书写了怎样时代精神?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5日 北京 学生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罢课 学生被捕 1919年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商界罢市,学生游行 五四运动的油画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五四精神 青年学生的担当精神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2、概况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中国人的觉醒之路 楫美追欧 民主科学 由“社会精英” 到“国民大众”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五四运动 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