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景导入: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在北京举行,从开幕式上的“迎客松”、“二十四节气”,到闭幕式上的“送别柳”、“十二生肖”,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赛场内外,中华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同世界各国“一起向未来”。 中华文化几千年连续不断,绝无仅有,是现存的人类文化自然发展的唯一模式。研究中国文化史,正是解剖人类文明自然演进历程和发展规律的不可绕过的途径。 让我们走进课堂,感受中华文化的世界魅力。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时空观念】以时空为线索,自学梳理,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理解其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中华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把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以此涵养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时空坐标: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目录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 2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传入) (一)佛教传入 1.佛教及思想: (1)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认为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2)主要思想: 今生来到人间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要消除欲望,就要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才能脱离苦海,达到涅盘(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将来死了,灵魂出窍,漂荡到西天佛国,成佛,或者成阿罗汉,享受极乐世界。 材料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入则更要早一些。 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三国志·魏书·东夷》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传入) (一)佛教传入 2.传入的过程: 3.传播的原因: (1)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 (2)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 (3)有利于统治者控制民心,维护统治; (4)社会统治的黑暗和封建剥削的沉重,人们生活困苦,寻找精神寄托等。 材料一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