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课标要求】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难点: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请简要阐述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的状况 2.《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开眼看世界的主要人物和著作 【概念阐释】 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思想上的文明化、理性化。 2.贸易顺差和逆差:贸易顺差:亦称“贸易出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而虎门硝烟,使英国试图通过鸦片走私扭转贸易逆差的方案失败(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3.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5月,广州人民在三元里自发抵抗英国军队,史称三元里抗英。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4.“领事裁判权”与“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读 1.领事裁判权 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 2.租界 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在该地区,该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因此,租界也被称为“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司法主权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3.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称“一体均沾”。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不能理解为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两者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要素。 【核心突破】 鸦片的危害 (1)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了清政府的财政。 (2)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政府官员、军人吸食鸦片,腐蚀了统治机构,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4)吸食鸦片带来了疲弱的国民,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增。 2.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对比 鸦片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广东(1840年6月) → 厦门 → 浙江定海 → 天津白河口 → 和谈 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广东 — 东南沿海 — 南京 3.签订的条约及内容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 ①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借师助剿);汉族督抚势力上升,威胁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