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8968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_:寻常的人》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4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单元
  • cover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寻常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写寻常的人的不寻常的细节,通过细节来展示不寻常的意义。 2、学习写寻常的事,通过寻常的事来表现人的不寻常。 教学方法: 活动法。以说和写的活动为载体,在说和写的活动中体会写作的奥妙,在实践中培养写和说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轮活动:读的思考,说的竞赛。 本单元写的对象都是伟人,或者是伟大的科学 家,或者是文学巨匠,或者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是写伟人,但在写作的侧重点上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写伟人的寻常事,却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的表现。下面我们来一次竞赛,进行抢答,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表现最出色。(题目按顺序展示) (活动设计理念:把竞争引入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采用竞赛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先有学生互相竞答,最后有教师酌情补充。) (一)本单元都是写人物的。请问,本单元的散文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写? 教师小结或补充: 本单元散文写人物,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正面描写。即从正面直接写人物的外貌、神 态、语言、行为动作,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在《邓稼先》《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父亲的退休生活》等文章都有比较多的正面描写。 2、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其他人物或景物的描写 来进行对比或衬托,达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本单元《邓稼先》中写到奥本海默,就与邓稼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了邓稼先的可贵的品质;《回忆鲁迅先生》中的海婴、许广平的描写,也对表现鲁迅先生起到很好的衬托的作用。 3、写大事。即通过把人物放 到重大的事件中去,通过重大事件中人物的表现,来刻画人物的品质。例如《爱因斯坦与原子弹》,把爱因斯坦放到关系人类命运的原子弹研究的重大事件上,通过爱因斯坦在这件事上的慎重的态度,深深的忧虑,来反映他的科学家的良知。 4、写小事(或琐事)。即通过人物日常生 活中的平常事,来反映人物不寻常的性格或精神。例如,《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鲁迅的待客,不同常人的生活工作习惯,鲁迅对儿子海婴的态度,鲁迅家里的两种纸烟等等,都不大,但又都有很强的表现力。《父亲的退休生活》,也同样是取材于邓小平同志在退休以后的日常的生活,如游泳。 5、写细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手 法。写人,要传神,很关键的就是细节的选择是否具有意义,具有价值。不论是人物在重大事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成功的细节都意味着成功的人物刻画。例如《邓稼先》中“我不能走”这一句话的表现力;《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中多次出现的居里夫人的“惊讶而疲乏的脸”,以及她的特有的微笑;《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中当爱因斯坦听到原子弹在长崎、广岛爆炸时的神情和“钉”的动作。正是这些细节,使得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得到最有力度的也最富感性的表达。 (二)通过重大事件或日常琐事来表现人物,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或补充: 通过重大事件表现人物,能够使人物的 性格得到最集中最丰富的表现。因为,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人物的所有的品质都将得到最严峻的考验,何去何从,都必然是发自内心、出乎本性的选择。 而通过日常琐事来表现人物,却有另外的效果主要 体现为真实感、直观感、趣味性三个方面,而且又往往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因为在日常琐事中,人的表现往往是更真实的自然流露,没有伪饰,没有做作,更没有误解。 (三)说说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写了伟人的琐事。 教师小结或补充: 本单元中几乎各篇都写到了伟 人的琐事。但最突出的是《回忆鲁迅先生》和《父亲的退休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写的虽然是琐事,小事,但却给人更多的感受———伟人也有平常心,正如鲁迅自己说的,“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