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算数》道德法治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材围绕“说话要算数”这一主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说话不算数的危害。通过“爱保证”同学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说话不算数带来的后果,引发学生的思考。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教诲和相关故事、成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分析“说到做不到”的原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分析,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最后,通过对“对自己说话算数”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仅是对他人,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全面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启发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深刻理解说话算数是重要的品质,明白说话不算数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伤害。 2.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教诲,掌握一些与失信和诚信相关的故事、成语。 3. 分析“说到做不到”的原因,学会克服困难,养成说到做到的良好习惯。 4. 认识到不仅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自己说话算数,并掌握一些对自己说话算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讨论、分角色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借助收集故事、分享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 运用自我分析、制定计划等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诚实守信品质的认同感和敬佩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说话算数的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明白说话算数的重要性,以及说话不算数的危害。 2. 引导学生分析“说到做不到”的原因,帮助学生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 3. 使学生认识到对自己说话算数的必要性,并掌握一些对自己说话算数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说话算数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2. 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诱惑,坚持对自己说话算数,培养自律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诚信相关的故事、成语、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爱保证”同学相关场景的角色扮演道具。 3. 为学生准备自我分析表格、“整理房间时间表”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诚信的动画视频片段,视频内容为两个小朋友约定一起做作业,其中一个小朋友遵守约定,另一个小朋友却因为贪玩而失约,导致遵守约定的小朋友很失望。 2.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说话要算数。 3. 板书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 谁还相信他的话(10 分钟) 教师展示课本上“爱保证”同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爱保证’。大家看看他都做了哪些保证。”教师逐句朗读“爱保证”同学的保证内容。 教师提问:“想一想,‘爱保证’同学多次说话不算数,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接着说:“假如你是他的老师、朋友或家人,你会做些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演一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爱保证”同学、老师、朋友、家人等角色,模拟相关场景。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分析每个角色的做法是否合适。 教师总结:“说话不算数不仅会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