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情趣》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1.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趣”、什么是有情趣之文。 2.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3.明了诗文中景物的情趣,实际上便是作者 出卷网的情趣;作者感受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自我;与其说观察、贴近生活、事物,不如说阅览、洞悉自我的心灵。 二.相关理论 情趣的捕捉,有赖于感受能力———心灵的丰富性与同化力。 感受,是指作者的感官与情感,受到外 出卷网界各种现象(如形色、音响、气味、滋味、冷暖或山川景物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感受不同于感觉:感觉主要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反应,是先天的、感官的、人皆近似的;感受则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后天的、情意的、因人而异的。 对作者来说,善于灵敏地感受到生活中 出卷网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是进行写作最可宝贵的特质之一。托尔斯泰曾这样评论普希金:“他的美的感觉发达到了任何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同时,他又“善于这样强烈地体验和灵敏地感觉自己的一切恶———这是宝贵的需要的特质。善于象普希金这样灵敏地感觉的人是幸运和特别有意思的。” 感受与观察,既有区 出卷网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在于:观察侧重于客观方面,着眼于表现客体的具体形态;感受侧重于主观方面,着眼于表现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感变化。换句话说,观察所要反映的是“物”,感受所要表现的是“情”和“意”。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两者的区别也极为明显。例如,一九八○年十月,艾青夫妇应邀访问美国时,观赏了驰名的爱荷华秋景,艾青的妻子高瑛,在书简里对这迷人的景色作了异常详尽的描述: 丰富多采的秋叶,有深红的、浅红的、鲜红 出卷网的、杏红的、紫红的、玫瑰红的。红得透明,红得有光泽,红得有水份……有的满树红似火,有的艳丽而辉煌,象一顶巨大的凤冠,有的树只有树梢是红的,有的树红一半绿一半,或是黄一半红一半,有的树红黄绿三色为一体。颜色的层次很多,从浅到深,从简到繁…… 在这段文字里,她主要运用的 出卷网是观察:准确、精细的记述了六种红颜色、三种红光泽和六种红树态,把爱荷华的红叶翔实而又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显然,作者所要着重表现的,是客观的景物,即“生活中的图画”。 同样面对这一景色,在场的艾 出卷网青从满城红叶中得到触发,他以诗人特有的激情,赞叹道:“多象燎原大火!”随即写下了《爱荷华的红叶》这首小诗: 秋天了 爱荷华树叶红了 红得象桃花 红得象彩霞 红得象鲜血 红得象火焰 在阳光照耀下 整个爱荷华都燃烧起来了 在这首诗里,艾青所要表现的是感受。他 出卷网所着重展示的,已经不是客观景物的具体形态,而是由客观景物所触发的主观情感,即诗人“心灵中的图画”———与其说是“整个爱荷华都燃烧起来了”,不如说是艾青的情感、激情在燃烧。 感受与观察又有其相互联系、 出卷网相互渗透的一面。无论观察或感受,都需要作者具有开放的五官———这是进行写作活动不可缺少的生理条件。观察,要以此为基础,把注意力向客观事物延伸;感受,也要以此为基础,把注意力向主观感情进发。它们不仅起始点相同,而且,主观感受往往需要以客观观察为前提。观察越细密,越有助于丰富感受的层次和内容。因此,培养感受能力,最好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要丰富。感情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由感觉转化为感情,是迈向感受的关键性一步。感情,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情;然而,如果有感无情或多感少情,则感受必定不丰富。多情,才能善感(受);情深,感受才深。所谓感受,可以理解为生活的风雨打在作者心灵上所引起的颤动,即“心灵的颤音”。其核心就是一个“情”字。 人的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