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2194

9 鱼我所欲也 课件(共31页ppt)

日期:2025-02-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3359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鱼我,所欲,课件,31页,ppt
  • cover
(课件网) 鱼我所欲也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了解孟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重点) 3.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难点) 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事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素养) 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人称他为“亚圣”,和孔子并称为“孔孟”,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观点。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其言论和行为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不为苟得也(wéi) 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 不屑(xiè) 苟得(gǒu)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避”,躲避 同“辨”,辨别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同“向”,先前、从前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词,比) (介词,对)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 于 而 一词多义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介词,为了) (动词,做,这里引申为接受) (动词,做,这里引申为采用)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取得) (同“德”,感恩、感激) 为 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同“欤”,语气词) (动词,给) 呼尔而与之 为宫室之美 (代词,他) (助词,的)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得之则生 (连词,那么)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