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2454

19.1 最快的“信使”(20页)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83343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1,2024-2025,九年级,物理,学年,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九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第1节 最快的“信使” 1.认识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远距离通信的问题。 3000多年前:利用烽火台的狼烟! 100多年前:主要利用动物和人! 飞鸽传书 烽火告急 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些 新课导入 19世纪末,电磁波的发现为信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它使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现代生活的节奏。 收音机、导线、电池 实验器材 活动1:体验电磁波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认识电磁波 (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调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2)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相连,从收音机中能听到一次“咯咯”声后,之后就没有“咯咯”的声音了; 注意:这个实验对电池有损害,最好用旧电池来做。 (3)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其中一极反复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能从收音机中不断听到“咯咯”声. 实验步骤 ①用导线连接电池正、负极。刚接通时电流从无到有,听到“喀喀”声,说明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接通后电流稳定不再变化,没有声音,说明稳定的电流不产生电磁波。 ②导线的一端摩擦电池的一极,导线中电流不断变化,听到连续不断的“喀喀”声,说明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当电路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其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 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 水面振动 水波 空气振动 声波 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振动产生的。 电磁波以波的形式传播,与水波、声波相似,电磁波也有波速、频率、波长。 波长λ 波长λ 波峰 波谷 波形图 常用单位:千赫(KHz)、兆赫(MHz) (2)频率:1秒钟波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 f 表示。单位:赫兹(Hz)。 1kHz=103Hz,1MHz=106Hz (1)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字母λ表示,单位是米(m)。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吗? 演示实验 思考:手机亮了,但听不到铃声说明了什么?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反之,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3)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目前公认的c的数值为: c =3.0×108 m/s。 活动2 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 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调到不同频率的位置,就会收听到不同电台的广播节目.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你知道上面数字的含义吗? 频率范围: 调频(FM) 56- 108兆赫(MHz) 中波(MW) 525 - 1600千赫(KHz) 短波1-2(SWl-2)6.00-18.00 MHz 电磁波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人们依据它们的频率或波长,给这个“家族”编织了一个“家谱”———电磁波谱。 γ 射 线 X 射 线 紫 外 辐 射 可见光 红 外 辐 射 微波 无线电波 f/Hz λ/m 1020 1018 1016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10-2 1 102 104 106 108 1022 102 1 λ/nm 400 500 600 700 新知讲解 知识点二: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波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1)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 作用:红外测温、红外取暖、红外成像、红外夜视、红外遥感…… 特点: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2)紫外线在紫光之外,波长范围在5 ~400nm之间,人眼看不到! 特点:能量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作用:杀菌消毒、防伪验钞等。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我国的北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