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5062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40张PPT)

日期:2025-0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81004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40张,必修,选择性,高中,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程标准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雍和宫,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雍和宫 CONTENTS 目 录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壹 贰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壹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中国化 思考: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特点 ①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②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开始传入 日趋兴盛 完成本土化 融为一体 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佛、道相融合 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 宋明时期,被儒学兼容形成宋明理学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过程: 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1.佛教的中国化 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 ———《牟子理惑论》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过程: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1.佛教的中国化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范缜《神灭论》 三武灭佛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清人唐英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三笑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过程: 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1.佛教的中国化 所谓佛学中国化,最要的是在其冲淡了宗教精神,加深了人生情味。 ———钱穆 “禅”是静坐的意思,即提倡安心静虚的修行方式。禅宗改造了传统佛教,废弃其违背儒家孝悌观念的戒律,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等,使外来佛教更适合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口味。 【思维拓展】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佛学之中国化,亦有数理由。一则中国为一单元文化的国家,其思想系统早经发展成熟,故外来思想易调和,不易代兴。二则中国思想本质上极富调和融会统一集大成之精神。三则中国人之历史癖,务求其先后条贯,一向重化不重变。四则中国思想侧重人文本位,社会人事不易有急剧之大变,一切思想自向此原本位而凑合融化。五则中国思想蔑视出世,佛教思想原先为消极厌世者,而一到中国则仍归于积极入世。佛教本主无我,本主利他,与中国积极淑世精神,一挽即合。六则中、印双方语言文字不同,影响及于其思想方法之不同。七,故印欧常由文字演生出理论,虽有奇妙高胜之趣,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