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5598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说课课件(共3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44991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PPT,37张
  • cover
(课件网) 中古时期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亚洲 丝路上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亚洲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一)课标分析 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具有民族自信心。 1.从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出发 2.从必修课程的“学业要求”出发 (二)教材分析 主导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一)立意:感悟文明多元性、共容性、不平衡性,树立正确的文明观。 (二)线索:丝绸之路 1.丝路是亚洲乃至于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串联亚洲历史的 天然优势。 2.丝路在纲要上下和选必中均有提及,是整合教材和其他资源 的有力素材。 4.丝路更亲近学生认知,便于课堂推进。 3.丝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够涵养家国情怀,彰显文化自信。 理由: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一)已知与未知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较为熟悉,学生缺乏的是对文明高阶的认识。 学生对中古亚洲各文明的成果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二)解决措施 整合地图、出土文物、教材内容等多种资源,以本课的主题为引领,以丝路为线索,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问题解决中,感悟文明的特性,升华对文明的正确认识。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1.通过地图,出土文物,文字史料创设“骑着骆驼看亚洲”、“漂洋过海览亚洲”的真实性情境,学生回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现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思考问题,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 2.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教材整合而成的材料、学术观点等,学生能够对材料进行概括、分析,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 (一)教学目标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教学立意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3.通过以丝绸之路为线索,深入探索中古亚洲文明的多元面貌,学生对文明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明观,涵养家国情怀,达到学业质量水平4。 4.通过讨论中古亚洲的特点,学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树立唯物史观,达到学业质量水平4。 1.重点:中古亚洲各文明的成果。 2.难点:文明的多元性、包容性、不平衡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设计思路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步骤1 看照片,说感受 步骤2 猜来历,明主题 导入 克孜尔石窟 设计意图 通过克孜尔石窟的照片,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对“中古亚洲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有初步的感知。 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佛教石窟。———徐永明(龟兹研究院院长) 盛行于欧洲、西亚的恢弘穹顶 更深入的印度教佛教故事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设计思路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步骤3 从地理位置联想到丝绸之路 导入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设计思路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克孜尔石窟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前理解,引入本课线索丝绸之路。 步骤4 回顾丝绸之路的发展 骑着 骆驼看 第一部分 亚洲 一 课标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设计思路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用唐三彩及相关史料创设真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