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6281

【核心素养目标】10.3 探索宇宙 10.4 浩瀚的宇宙(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201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宇宙,教案,八年级,物理,2024-2025,核心
  • cover
10.3 探索宇宙  10.4 浩瀚的宇宙 1.物理观念: (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3)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和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4)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知道光年的概念,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 2.科学思维: 通过学习相关内容,观察常见的现象,建立宇宙模型,加深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3.科学探究: 通过收集、了解宇宙观念的相关知识,交流、讨论并分享,加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索,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大致尺度。 教学难点:1.了解人类怎样才能飞出地球;2.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细绳,实心小球,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景。 1.引导学生观看宇宙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如“神舟十八号”上天及安全返回!(展示“神舟十八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 3.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探索宇宙”和“浩瀚的宇宙”。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探索宇宙 教师讲述:在远古的时候,东、西方的思想家通过对日月星辰的想象,构建出了自己心中的宇宙图景,比如中国古代的“浑天说”,以及古埃及的星星悬挂在天空的说法。随着对天象观察的深入和数学的应用,天文学得到了发展,古罗马的天文学家托勒密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地心说”模型流行了1000多年,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建立了“日心说”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9—P131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两种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老师讲述:虽然“地心说”和“日心说”各有其局限性,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的,且逐步深化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于1687年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运用它可以解释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模型,为后来的飞天之路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取得划时代的进步! 探究点二 飞出地球 多媒体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简介”。 说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实验来模拟万有引力,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学生使用器材(细绳和实心小球)完成教材P131图10-3-5(b)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观察,感受万有引力的存在。 教师在上面的模拟万有引力实验的基础上设疑:当小球的速度加快时,你感受的拉力有什么变化?你们猜想能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实验完成后请学生作答! 进一步设想当速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细绳会断,小球将飞出去! 教师引导:当速度很大时物体有没有可能飞离地球呢? 多媒体展示———介绍三种宇宙速度。 如果物体达到7.9 km/s的速度,就可以围绕地球运行而不落下来,这个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如果速度大于11.2 km/s,航天器就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当速度大于16.7 km/s,就可以飞出太阳系了,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