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6283

【核心素养目标】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3991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物理,2024-2025,教案,知识,核心
  • cover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理观念: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科学思维: 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总结归纳扩散现象,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热运动。 3.科学探究: (1)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分组用具体实验验证猜想,通过交流展示,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探究,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初步领略微观世界的自然奥秘,引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培养交流讨论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多媒体课件,肥皂水,胶头滴管,冷水,热水,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胶带纸封口),烧杯,红墨水,清水,乒乓球,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等。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些现象:距离花还有几米远,就已经闻到花香;液态的肥皂水吹出的泡泡不会破;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可以将较多空气压入轮胎内。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认识分子动理论 1.分子的运动 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会运动吗?如果会,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演示: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 教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演示实验:一个大型的密封玻璃缸(可用方形鱼缸改制),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一侧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事先在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充气后用胶带纸封口),另一侧是空气。先让学生观察缸内两侧的颜色,指出红棕色的是二氧化氮气体。抽去中间的玻璃,让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红棕色的气体充满了整个玻璃缸。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多媒体展示:固体扩散的影像资料:《金和铅的扩散实验》 教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以上实例和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大量实验和现象表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师继续追问:分子的这种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胶头滴管向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水杯中发生的现象。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待学生都完成实验后,自己完成一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投屏。 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大屏幕上,两个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 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有空隙 演示: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变小了,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师:既然分子间存在空隙,那么,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内的分子不向四处散开,还能保持着一定的体积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的活动4,分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自主讨论的时间。 实验完毕,全班集中汇报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视情况点拨、表扬或鼓励。 教师总结: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分子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