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6704

九上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49572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课件,18张
  • cover
(课件网)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 读读写写: 渺茫:由于没有把握而很难预料。 麻醉: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摧残:严重的折磨、伤害、损害。 诓骗:说谎话骗人;欺骗。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埋头苦干:形容不声不响、一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舍身求法:舍弃身体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牺牲肉体,虔诚地寻求佛法。现比喻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生命。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无法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不能作为凭据。 读一读,想一想:对于“中国人与自信力”这个话题,文章中有几个观点?哪一个才是作者鲁迅先生的观点呢?为什么?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本文的论证方式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的论证方式相类似?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呢? 驳论文 《富贵不能淫》 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对方观点 批驳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 论点 论据 论证 × × 驳论 × 树立起自己的观点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 而诸侯惧 安居 而天下熄 妾妇之道 驳论据 本文是如何批驳的呢?又是如何树立自己的观点的呢? 此所谓大丈夫 思想 行动 原则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写作背景:写于“九一八”事件三周年之际 三年来出现了文章第一段说的三种社会现实。 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 ,创造出新意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幽默诙谐、妙趣盎然。 没有逻辑关系 驳论证 你不会跳舞———我会跳六 第二天早晨,她们的头发上都结了霜。男同志们笑她们说:“嘿,你们演‘白毛女’都不用化妆了!”她们也笑男同志,“还说哩!你看,你们不是‘白毛男’吗?” 示例: 中国共产党人等 中国的脊梁 脊梁:指全身骨骼的主干,有坚硬、竖直、人体中轴的特点,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间接批驳 事实论据 比喻 结论(品读比喻,体会意思):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比喻1:流行于世人眼前的表面现象。 比喻2:能够真正支撑中国,推动历史的中坚力量。 比喻3: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为一小撮上层统治阶级搞摇旗呐喊的行为的言论和文章。 比喻4:被压在表面下的另一个世界。 一、你学过哪些论证方法,他们有哪些作用?结合《敬业与乐业》进行分析。 二、文章第一自然段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 三、通过分析,你知道如何判断论证方法了吗? 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