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春天》第4课《杜鹃圆舞曲》 【教材分析】: 管弦乐曲《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1886-1956)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改编的。约纳森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除了以管弦乐形式演奏外,也常以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做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此课堂上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多样得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音乐作品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歌曲《布谷》,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引导学生听辨出乐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感知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 艺术表现 能用三角铁和铃鼓、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创意实践 通过听、唱、动、打击乐器伴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进行直观教学,在体验、模仿、合作中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文化理解 通过聆听、表现乐曲《杜鹃圆舞曲》,体验舞曲的特点和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歌曲《布谷》,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引导学生听辨出乐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感知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 2、能用三角铁和铃鼓、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歌 歌曲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再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布谷》这首歌曲 生:唱《布谷》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布谷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杜鹃鸟,它不仅歌声动听,舞姿也很优美。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布谷鸟的乐曲--《杜鹃圆舞曲》。本节课我们欣赏的是管弦乐曲版本的《杜鹃圆舞曲》,它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1886-1956)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改编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杜鹃圆舞曲》,边听边思考:音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欣赏《杜鹃圆舞曲》 欣赏全曲,交流: 师:乐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 分段欣赏: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体验音乐情绪 师:接下来让我们分段聆听这首管弦乐曲《杜鹃圆舞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一段,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播放第一段音频) 生:轻快活泼的 复听第一段,跟着图谱画一画旋律线,再次体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