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了解《复活》的主要内容。 2.探究题目“复活”的含义,了解“托尔斯泰主义”。 3.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4.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目标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 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摆烂”过? 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 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 情景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寻找下答案。 知人论世 列夫·托尔斯泰 1844年进入大学,在校期间对哲学和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对俄国的农奴制度表示不满。 1847年退学后,在自己的领地上作农奴制改革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6年退役。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从而引发了家庭矛盾。 1910年冬,他离家出走,因受风寒而去世。 (1828—1910) 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 知人论世 以亲身经历和见闻为素材,显示了他歌颂人民、批判贵族的思想和擅长心理分析的才能。 早期主要作品 《童年》《少年》《青年》等 知人论世 前者以其新颖宏大的艺术结构、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获得广泛赞誉,被屠格涅夫称赞为“一部集叙事诗、历史小说和风习志之大成的、独树一帜的、多方面的作品”。 后者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历史特点和深刻矛盾,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为“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中期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知人论世 反映了托尔斯泰抨击贵族阶级的虚伪、政府机关的暴虐、官办教会的伪善,宣传“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和“爱的宗教”的思想观念。 《复活》对俄国社会的批判最全面、最深刻,因而列宁称他为“激烈的抗议者、愤怒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 晚期主要作品 《魔鬼》《复活》等 托尔斯泰是俄国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非常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并说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知人论世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知人论世 时代背景 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 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知人论世 个人背景 《复活》中的故事,源于作者的法官朋友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姑家的女仆,女仆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沦为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这个贵族青年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