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9577

26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1-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36153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春 望 du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课《诗词五首》 26 杜甫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 01 02 03 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以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壹 检查预习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作者 杜甫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老 朝代 唐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作品风格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 代表作品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资料链接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潼关失守,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七月,诗人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不料中途被俘,被押至沦陷后的长安,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此诗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春望》。 贰 初读诗歌 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朗诵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 zā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学习一首诗啊,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春望》,作者望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荒草丛生。 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两者对比,体会朗读的情感。 国:国都。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理解诗意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 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带给人愉快的心情,但诗人为什么落泪惊心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 别 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为生离死别而激愤 如何理解这两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小组合作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角度一 从手法分析:运用拟人手法,以花鸟拟人,看到这战败时局,花鸟也像人一样有了感情,花也贱泪,鸟也惊心。 角度二 从语言方面分析:“溅”“惊”这两个动词,更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 角度三 从情感方面分析:正所谓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花鸟本无情无恨,是因为赋予了人的情感,有了怨恨之情(移情于物)。诗人感叹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内心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理解诗意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抵:值,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 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诗中哪句话可以体现? 理解诗意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浑:简直。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诗人盼到了什么程度?哪句诗能体现? 当时杜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