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9979

长城谣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21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长城,教学设计
  • cover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诗人以及风格特点。 ②把握诗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③体会诗歌寄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培养自己对诗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2学情分析 在这堂语文课上,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孩子,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很高,即便是初次合作,也圆满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不会很深刻。但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诗中思乡的名句有一些积累,特别是七年级已经学过余光中的《乡愁》,因此对于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不难理解,所以在本堂课的设计上我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水平。 3重点难点 1、重点 反复朗读,把握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由《长城谣》视频导入。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第一本诗集《七里香》。 1949年她被迫离开故乡,离开长城,去了台湾,每次想家乡时,她就吟唱《长城谣》聊解这种浓郁的思乡恋国之情,终于在1979年喷薄而出,写下了《长城谣》这首诗。 活动3【活动】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 1、范读全诗,把握全诗的感情 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请根据屏幕上的节奏划分,一起朗读一遍全诗。 提问: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2、生自由朗读。 (1)诗人抒写自己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2)间接抒情要借助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感情,这个物就叫意象。在这首诗里主要的意象有哪些?(长城、黄河)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意象来抒情呢? 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寄托乡思乡愁的对象。 诗人借助长城黄河,尽情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请大家再次朗读全诗,把诗人那种思念之情读出来。 活动4【活动】品析诗歌 大家已经能把诗歌读得不错了,但是,真要读好一首诗,还需要深入理解、体悟诗人的情感。当我们与诗人产生感情共鸣的时候,才是我们学习进入佳境的时候。同学们想不想读得更好?那就放飞我们想象的翅膀,到诗歌的词句里去,反复涵咏品味吧,相信大家都有一双独具慧心的眼睛。(老师也融入了小组学习的群体之中) 下面各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一节诗歌,朗读品味,体会诗意,看看谁最懂诗人的心。 1、学生读,学生品。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长城目睹了中华大地上的征战与杀伐、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荣辱成败,而这些已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唯有长城依旧横卧在崇山峻岭之中,冷眼看古今,作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者。作者用“蹲踞冷眼看”客观地刻画长城的形象,借此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使下面所抒发的乡思、乡愁更深沉、凝重,包涵历史责任感。我们在朗读这一节诗的时候,应该读得缓慢、低沉,突出长城饱经沧桑之感。 2、好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长城饱经沧桑,然而诗人对它却充满了无限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说到她,想到她,提起她,便思绪万千。诗人在第二节诗里是怎样抒发对长城的赞美和依恋之情的呢?我们接着品析第二小节。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在这里,长城已不是一个“无情的建筑”,而是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长城“千年的面容”“万里的躯体”,加上“云”“树”“风”……共同构成一副莽莽苍苍的山河画卷,那是诗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那是诗人朝思暮想的故乡,那是诗人深深眷恋的祖国啊!诗人在这一节诗里是抒发了对长城的赞美和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