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过零丁洋 九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孟子认为应该舍生取义。他所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祖国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在各种诱惑面前,他坚如磐石,固守了人性的净土,用行动诠释了义重于生。 次年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出示《过零丁洋》以明志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首七律。 整体感知 1、疏通诗词大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从修辞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 3、理解作品内涵,感受诗人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今江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整体感知———作者介绍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严词拒绝:“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祥兴元年12月 广东海丰五坡岭 文天祥战败被俘 祥兴二年1月 零丁洋 (今广东珠江口外) 写《过零丁洋》 祥兴二年2月 崖山 (今广东江门南部) 崖山海战失败 南宋彻底灭亡 祥兴二年5月 南安军 (今江西大余) 写《南安军》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七言律诗:律诗的一种。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过零丁洋 路过,经过 又名“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 整体感知———题目解读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整体感知———朗读要求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节奏基本为“四三”式。前六句读时语调应缓慢低沉,最后两句应读得高亢激昂。 ɡān ɡē liáo 整体感知———朗读指导 整体感知———读通大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 事逐渐消歇。 译 文 指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