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练七 中国近现代化(三)———思想、文化近现代化的变迁 (建议用时: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福建漳州第三次质检)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这体现出( )。 A.“中体西用”的变革策略 B.“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 C.封建政府的统治需求 D.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 2.(2024·安徽淮北高三二模)面对清代中期以来严重的内外统治危机,晚年的姚莹(1785—1853)一方面反对门户分立的学界之争,对非主流史学持宽容态度;另一方面又站在宋明理学的立场,担忧开放性可能造成对思想重心之冲击,呼吁了解西方时对西学保持警惕。这( )。 A.实践了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主张 B.根源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在矛盾 C.影响了清代学术思想的开放性 D.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3.(2024·广东佛山燕博园高三测试)下框所示是1872年詹天佑出国留学前其家人和政府签订的具结书(保证书)。这反映出( )。 具结书 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派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 曾祖文贤,祖世鸾,父兴洪 A.民众对留学教育趋之若鹜 B.“中体西用”观念的影响 C.政府主导选官制度的变革 D.近代化教育由此开始 4.(2024·广西南宁名校联盟高三二模)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对外抱有联英联日的幻想;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希望借外力助光绪帝复位;而后,在看清列强“保全即瓜分”的本质后,他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让中国真正成为“中国人之中国”。这一变化( )。 A.蕴含了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反思 B.缓和了中国与外国的矛盾 C.进一步宣传了维新派的改良主张 D.澄清了思想界的错误认知 5.(202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一调)近代某思想家在1903年的一封公开信中说:“吾曰不可立宪,长素犹曰不可革命也。则应之曰:‘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这封公开信( )。 A.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 B.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C.强调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D.对维新派改良思想进行了批判 6.(2024·辽宁鞍山高三二模)“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对材料中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正确解读是( )。 A.“制夷”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B.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C.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民主共和的传播 D.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7.(原创)20世纪初,有人对中国的房屋建筑作出议论:“吾国旧式房屋,尚形式而不讲卫生,尚虚荣而不能实用。无论对于社会,对于个性,均有百弊而无一利,又易养成大家庭之趋势。”据此可知,该作者( )。 A.提倡新型生活方式 B.否定儒家文化 C.主张建立西式洋房 D.强调家庭革命 8.(2024·黑龙江哈尔滨第九中学高三二模)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指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 A.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B.对传统旧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C.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9.(2024·江西南昌高三二模)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担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