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积累名言警句;进一步养成默读习惯,提升默读速度和效率。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激发阅读议论文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的方法和能力;理清思路,把握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4.尝试写简单的议论文。 【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重要的、关键性的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会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4.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立意。 【教学指导】 1.了解并掌握一些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知道论据的材料有哪些,知道论证的基本方法。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能够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语言,体会其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4.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思想立意。 【课时安排】 《短文两篇》……………………………………………………………………………2课时 《山水画的意境》………………………………………………………………………1课时 《无言之美》……………………………………………………………………………1课时 《驱遣我们的想象》……………………………………………………………………1课时 13 短文两篇 教学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了解文中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体会论述语言简练、准确的特点。 第一课时 谈读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又该怎样读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请按“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 (二)问题探究 读书有哪些好处?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范书中所示,二者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论证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趋于完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所述道理通俗易懂。 5.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接着又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这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如此论证有何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