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3《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3.想象画面,感受音乐之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美妙的艺术,将我们的生活点缀得多姿多彩。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插上想象的翅膀体会艺术之美,并展示艺术名片。这点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月光曲》,聆听心灵之音,争当小小艺术鉴赏员吧。 2. 上节课,同学们参与了讲一讲美丽传说这个活动。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讲一讲这个美丽的传说。(指名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一探艺术家心境 1.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让我们深入文本,探一探艺术家心境。 2. 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关注三次对话,体会贝多芬的心境,并作简单批注。自学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3. 全班交流: 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 (1)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第一组对话,并相机指导。“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引导学生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哥哥无法达成妹妹的愿望而不安,感受到哥哥疼爱妹妹。“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十分渴望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她却安慰哥哥,语言前后矛盾,表现了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兄妹之间手足情深。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旁白,入情入境感受人物心理。 (3)出示第二组对话,两生合作朗读。 (4)现在你知道贝多芬为什么要给兄妹俩弹琴了吗?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知晓,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手足之情所打动,于是主动为他们演奏音乐。(感动、同情等均可) (5)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齐读。生谈感受。 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呢? (6)指名回答,重点关注三组对话,学生汇报时相机指导。 “弹得多纯熟哇!”赞叹贝多芬弹奏技艺高超。“感情多深哪!”感叹情感表达得充分。联系生活经验谈体会,机器人与钢琴大师演奏音乐有什么不同。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第一个“您”表猜测。第二个“您”表肯定。指导朗诵。盲姑娘从未听过贝多芬演奏,为什么听完一曲就知道他就是贝多芬?引导学生联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盲姑娘不仅听出了弹奏的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了弹奏者是谁,真是贝多芬的知音。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您”字,感受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尊重。 师生合作读,生读盲姑娘的话,师读贝多芬的话。 小结: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三、悟一悟艺术之高妙 1.于是,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在清幽的月光下,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往往影响着生活。贝多芬的琴音引发了皮鞋匠无穷的联想。 2.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同桌交流。 贝多芬弹奏的乐曲旋律有什么变化 皮鞋匠联想到了哪些画面?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展开想象。画出相关语句,将下面示意图补充完整。 3.全班交流: 第一幅画面:指名朗读相应语句,说画面名称。此时音乐的旋律应该是怎样的?指名回答,欣赏音乐片断。指导朗读。(月亮初升 悠扬舒缓) 第二幅画面:指名朗读相应语句,说画面名称。此时音乐的旋律有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欣赏音乐片断。(月亮升高 气势增强) 第三幅画面:指名朗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