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07809

北师大版(2024)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5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2024,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 cover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 2.经历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并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画图策略,发展几何直观。 教学难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思考对话 抽象问题 1.观察情境,梳理思维 观察:情境图及数学信息: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 思考:如果你是小鼹鼠,你想怎么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鼹鼠钻洞的有趣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制造冲突,触发内需 探究:一共有几条不同的路线,如果让你记录下来,你想用什么办法?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探究鼹鼠钻洞的路线。 【设计意图】制造路线冲突的情境,激发记录的需求,产生用各种策略描述分析解问题的欲望。 3.交流对话,抽象问题 展示: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及想法。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说的是哪个洞口? 抽象:用字母表示洞口更简洁。 比较:比较这些不同的画图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感悟:用线段图表示更加清楚、简便。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的基础上,安排汇报交流的环节展示具有个性、形象、半抽象、抽象等多种多样的示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在观察比较、分析对比中体会从情境逐渐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多样化的策略描述、分析,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逐步实现数学化,引导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洞口、线段表示路线的简洁美,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几何直观能力,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结合的美妙。 二、探究互动,提升思维 1.交流分析,体会有序 (1)从线段思考,按线段的组成有序地数。 分享:按线段长短的标准分类。先数最短的一类,再数较长的二合一线段一类,最后数最 长的三合一线段这一类。一共有6条。 发现:按线段的长短为标准分类。 理解:这个“3”表示什么意思?“2”呢?“1”呢? 评价: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升:做到有序,就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2)从点思考,按点的位置有序地数。 分享:先数点A出发的线段,有3条,再数从点B出发的线段,有2条,最后数点C出发 的线段,有1条。一共6条。 发现:按点的位置分类。 理解:这里的3又是什么意思?2呢?1呢? 探究:为什么从A点出发的有3条,而B点出发的却只有2条呢? 思考:能不能跳过B点,数完A点出发的线段后就数C点出发的呢? 【设计意图】以“问一问”的形式,领悟不重复、不遗漏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有序的重要性,渗透分类思想。 2.观察比较,探究方法 比较:两种数线段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感悟:有序的方法不只一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能数得对,算得准。 揭示:课题《鼹鼠钻洞的学问》 【设计意图】引导比较分析不同的数线段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序思考问题的方 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有序数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比较思想。 3.问题延伸,发现规律 探究:小鼹鼠又打了一个洞,增加一个洞口,就比原来增加了几条不同的路线?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提出:如果有6个洞口呢?就比原来增加几条路线?7个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