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07902

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课件 学案 教案,共3份打包)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

日期:2025-10-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618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苏教版,必修,化学,高一,学年
    (课件网) 专题9 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提升 内容索引 知识体系构建 返回 核心素养提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物质分类、化合价的角度归纳铁、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能依据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物质间的转化思路;能从多个方面对可能的转化路径进行优选;能运用变量控制方法设计转化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 能联系合金的组成解释合金性质,认识合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能用简单实验控制反应的条件,制备Fe(OH)2,能设计简单实验检验Fe2+、Fe3+。 (2021·河北,1)“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例1 √ 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正确; 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故B正确; 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错误;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正确。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氧化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Fe2++Zn===Fe+Zn2+ Fe2+具有氧化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Fe3++Fe===2Fe2+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蓝色溶液 2Fe3++Cu===2Fe2++Cu2+ Fe3+具有还原性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正确的是 例2 √ Fe2+具有还原性,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被氯水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故A错误; Fe2+具有氧化性,Zn具有还原性,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Zn与Fe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和无色的Zn2+,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故B正确; 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C错误; 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前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反应后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铜溶液为淡蓝色,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为蓝绿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 (2021·广东,10)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可与e反应生成b 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 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例3 √ Fe与Fe(Ⅲ)的盐类物质可发生反应生成 Fe(Ⅱ)的盐类物质,如Fe+2FeCl3=== 3FeCl2,故不选A; Fe(Ⅱ)为铁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还原 性又有氧化性,因此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故不选B; Fe(Ⅲ)的盐类物质与浓碱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选C; 实验序号 试剂及操作 现象 Ⅰ 现象a:先生成白色沉淀,最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现象b:…… Ⅱ 现象c:溶液略呈黄色 现象d:溶液呈血红色 实验小组研究二价铁的氧化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例4 (1)实验所用的Fe(NO3)2溶液由Fe(NO3)3溶液和足量铁粉反应制得,离子方程式是_____。 2Fe3++Fe===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