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秩序稳定经济繁荣 经济大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等。 一场危机、两种应对 。 罗斯福新政(美国)、法西斯道路(德、日)。 一次大战、两大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集团、 联盟。 三个法西斯国家 德国、意大利、日本。 三大会议 慕尼黑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 会议。 四大节点、六大事件 爆发(德国闪击波兰)、扩大(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柏林战役、日本投降)。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轴心国 世界反法西斯 雅尔塔 主题线索 1929 年 1945年9月 抗日战争结束 1937年 七七事变,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3 年 1936 年 1939 年9月 1941 年6月 1941 年12月 1942 年1月 1942 年7月 1943 年2月 1943 年9月 1944 年6月 1945 年2月 1945 年5月 1945年 9月2日 二战进程 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召开 德国投降 全面爆发 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二战结束 经济 大危机爆发 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开始十 四年抗战 1940年 百团大战 1938年 台儿庄战役、武汉 会战 加速 加速 十四年抗战 中国 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政治合作 军事联合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 1933年 经济大危机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过度的贫富差距 生产 消费 生产相对“过剩” 商品数量猛增 消费能力低 大于 ②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①根本原因 特点: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 ②波及范围特别广 ③破坏性特别大 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影响②: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 影响①:给资本主义世界沉重的打击;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专政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点1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就职典礼 1933年 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罗斯福新政 项目 具体措施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①通过_____,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②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__,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_____,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等,稳定社会秩序。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公共设施 《社会保障法》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特点/方式: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国家干预经济) 经济政策变化:由自由放任变为国家干预 突破口 核心措施 失业率下降图 生产恢复图 “资本主义经过他(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 ———[美]罗伯特·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P114 对美国: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缓解危机) 对美国:②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