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11061

25.《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4)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40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cover
1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及孔子的有关知识; 2、会读“省、传、沂、雩、喟”等字音,会翻译“莫、处、富、虽、与”等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 3、品味本文言简意深的语言,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艺术和道德修养。 2学情分析 基于七年级学习《论语》基础,字面翻译容易理解,但是深层的一些原因及情感需要结合背景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省、传、沂、雩、喟”等字音,会翻译“莫、处、富、虽、与”等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言简意深的语言,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艺术和道德修养。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论语>十则》 一、新课导入 七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教育我们为人处世道理的语录体文章,大家还记得吗?对,它就是《<论语>六则》。同学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背出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其中的十则。 活动2【活动】《<论语>十则》 二、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写作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四、读出下列红色字的字音 终身行之xíng不成人之恶è三省xǐng传不习乎chuán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喟然kuì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 从吾所好hào 五、听师泛读,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六、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并非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没温习吗?”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检查自己(看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恕吧!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翻译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所追求的,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受穷而卑微,也不应抛弃仁义之道。” (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