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难点】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2.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必备知识(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P17-21 2.物质的概念 P18 3.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19-21 4.运动的概念P21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21-22 6.规律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论P23 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23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24-26 10.唯物论原理总结 活动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课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 活动三:主干归纳 一、弄清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两个依据: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四个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两个结合: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①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提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活动四:典题训练(独立思考3分钟,按照“一审设问--二审材料--三组答案”的做题步骤完成,调动所学知识,写出主干句,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6分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与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能过度反应,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地减污降碳会影响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全国一盘棋,立足国情强化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