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练习 一、单选题 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特征凸显,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产业分工、企业组织形式和分配形式,也促使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这表明(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③社会性质和面貌是生产方式的基础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破除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8月发布《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应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②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06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3%。此次调整,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此方案适应了我国入口老龄化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是保障老年人合法利益的有益探索。养老金方案上调( ) 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说明国家的上层建筑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③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表明退休金方案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国务院国资委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着力打造以“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改革高地”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推动中央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①打造“创新高地”,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 ②打造“产业高地”,做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③打造“改革高地”,使新质生产力适应新生产关系 ④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增强央企在创新领域的控制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此强调,是因为( ) ①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完善上层建筑巩固经济基础 ②关键部分居于主导地位,须立足关键部分推动整体发展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以更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应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将保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宣传保密法治,增强全社会的保密意识。鼓励和支持保密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依法保护保密领域的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该法的颁布和实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治保障。这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正确变革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人类社会基本矛盾都是在改革中不断解决的 D.我国通过上层建筑的完善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 7.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方向指引。这体现了( ) A.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