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3386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58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书写展示】 一、书写提醒:同学们,把字写工整、美观,保持整洁! 二、专项书写。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距和在横格中的位置。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积累运用】 三、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爱国情感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在古代,那是将士们xiōnɡ huái( )家国,chū zhēnɡ( )塞外的yīnɡ xiónɡ( )气概;在近代,那是有识之士zhèn bì( )高呼,cuī rén( )奋进的响亮呐喊;在今天,那是无数人坚定不移、复兴中华的远大bào fù( )。我们少年儿童也要从小树立qīng xī( )的目标,努力学习,长大bào xiào( )祖国 四、背诵积累,根据语境填完整。 1.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 , ”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王翰《凉州词》中的“     ,   ”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迈的情感,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 代诗人 的《 》,诗中“         ,   ”两句说明了自秦汉以来边地战事不断。 《别董大》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宽慰的诗句“          ,         ?”   五、梳理辨析,根据要求作选择。 1.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塞(sài) 淮南(huái) B.畜须(xù) 纠缠(jiū) C.邀请(yāo) 昔日(xí) D.土炕(kēng) 一旦(dàn) 2.“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hàn卫祖国的尊严。”根据下列字的解释,居中的“hàn”应该是( ) A.悍:勇敢,凶暴 B.撼:摇动 C.憾:悔恨,心中感到有所缺欠 D. 捍:保卫,抵御 3.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这样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骄傲吗? B. 这样伟大的祖国,难道不是我们的骄傲吗? C. 这样伟大的祖国,怎么不是我们的骄傲? D. 难道这样伟大的祖国,不是我们的骄傲吗?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 B.欲饮琵琶马上催(立刻,从现在起) C.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振奋不已(奋起,兴起) D.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 5.下列关于书信格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呼应该顶格写。 B.问候语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C.祝福语在正文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D、日期和署名最后写,先写日期,后写署名。 【短文阅读】 六、课内阅读。 ⑴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清楚)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⑵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zhà yà)死了,她原本(希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ɡù zhào)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仿写词语。 左顾右盼(反义词) 2.上面选文选自课文《 》,选段⑴中的“那位同学”是指_____,选段⑵主要写了当时 的表现。 3.给短文括号中选择正确读音或词语。 4.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修辞,给它换个说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选段⑴和⑵在结构上是( )关系。 A因果 B转折。   6.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 7.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短文中的两位人物。 中国巡警:    周恩来:     七、课外阅读。 机智的周恩来 一九五四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