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1/68/68a4d97c6191092e40b318822c8a946c.png)
三下14《蜜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蜜蜂》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改编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项实验,展现了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蜜蜂》一文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关键语句的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蜜蜂》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花钟》一文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而在《蜜蜂》中,这一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难度也有所增加,需要借助更多的关键词语来概括。通过《蜜蜂》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观察事物的变化,并将实验过程写清楚的方法。同时,通过与《花钟》和《小虾》两篇课文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读写“蜜、蜂、辨、阻”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蜜蜂、辨认、大概、阻力、超常”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的方法梳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3.创设运用情境,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过程以及原因,体会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过程以及原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巧用资料袋,揭题导入 一、巧用资料袋,引出课文 1.课前认识,开始上课。 引入:法国有个人叫法布尔,他研究昆虫到了痴迷的程度。56岁时,他买下了一座名叫荒石园的小园子,里面长满了野草,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 有一天,他对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做了一个实验,瞧,决定招募“实验小助手”,协助他完成蜜蜂实验的新闻发布会呢。 2.我们先来认识法布尔先生,请看资料袋。你从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呢? 3.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一起读课题:14.蜜蜂。 二、板书揭题,巩固书写 1.“蜜蜂”是这节课要会写的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有虫,位置不同。 2.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蜜蜂。现在请你把这两个生字工工整整地写在学习单第一题上。 板块二 解决生词,整体感知 1.下面,咱们就进入课文去学习。 学习活动一: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2.检查字词:指名,齐读。 辨认 大概 推测 沿途 闷了好久 准确无误 阻力 陌生 逆风而飞 3.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关注课题,谁?做了什么事?) 预设:法布尔做了一个关于蜜蜂的实验。 板块三 借助关键语句,梳理实验 一、梳理实验目的 1.同学们,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他的实验目的又是什么? 学习活动二:默读课文,想一想: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他的实验目的又是什么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默读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读,2-3位,齐读。 (2)理解“辨认”:辨别、分辨。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实验目的吗? (4)引读: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概括时,就是借助了像“辨认方向”(PPT点击)这样一些能表示大概意思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了实验目的。(板贴:关键词句、实验目的) 二、梳理实验过程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法布尔的实验目的,那他又是怎么来做实验的呢? 学习活动三: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交流,课件出示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