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11557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222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导学案
  • cover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导学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三、【知识梳理】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进入 时期,这一时期分为 和 两个阶段。 2、根本变化:(1)经济: 和 的出现并逐步推广,农工商业都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 的确立。 (2)政治: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 和 等新阶层。 (3)军事:战争频繁,春秋时期的战争以 为主,战国主要是 战争。 (4)文化:出现了" "局面,主张以法治国的 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 武器。 【思考】分析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 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 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 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时间 国家 改革者 变 法 内 容 作 用 春秋 齐国 军事: 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 ”,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鲁国 初税亩 经济:“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 魏国 经济:“ ”,发展农业;推行“ ”,保护小农经济法制:制定《 》,加强法制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 ,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 楚国 政治: ,改变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 ,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 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其它诸侯 齐国 改革;赵国 改革;韩国 改革 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思考】1、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相同点:(1)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 (2)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3)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不同点:(1)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的战争;兼并〞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 (2)争霸〞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成长;兼并〞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的产生。 学习资料:1、齐国“相地而衰征”:《齐语》 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衰”即等级次第;含义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这样,农民就不迁移。如果不分土地好坏都收一样的税,住在坏地的农民就想往有好地的地方迁移,所以“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实质是:用实物地租代替力役地租,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管仲改革,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2、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履亩而税”含义是:按亩收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实质是: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3、“尽地力之教”: 战国 时代,李悝关于发展农业的经济思想。意思是: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汉书·食货志上》记李悝向魏文侯提出“尽地力之教”的建议:将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国家因此增加什一之税的收入。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若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