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7895

10 阿长与《山海经》第3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578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阿长,山海经,3课时,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阿长与《山海经》 1.分析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深入了解长妈妈人物形象 3.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品析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鉴赏“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深入探究———内容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2.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憎 恶 新 的 敬 意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敬意 空前的 讨厌 不大佩服 不 耐 烦 怀念 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首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题目其实标志着文章的一半抑笔。 其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妇女与一本古典著作怎么联系起来了呢?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最后,题目用的是作者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 <山海经> 》?如果改成《长妈妈与 <山海经> 》不是更有敬意吗? 4.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 5.《朝花夕拾》中,作者究竟想拾起什么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夕拾·小引》 这是作者人生中最温馨的回忆。也正是这个小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让人在这个寒冷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温暖与慰藉。 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中,寻找人性的美好,呼吁社会的公正。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关爱孩子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深入探究———主题探究 深入探究———写法探究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感激怀念。 但在课文的前半部分,却写“我”如何“讨厌”阿长:谋害隐鼠;“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觉摆“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守那些令人厌烦的规矩。这些“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 欲扬先抑。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试举例分析。 1 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敬佩之情。原因是她主动为“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对于这本书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放在心上,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于是“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