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猜一猜 辛苦奋战闯金营, 弃文从武剑挑灯。 疾驰沙场雪国恨, 也种桃花了此生。 知词人 辛弃疾 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解词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词题 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路上 听范读 划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听范读 划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下阙 上阙 解词意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1 解词意 小组合作 讨论词意 2 解词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解词意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再闻稻花香 再闻稻花香 辛弃疾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词人,还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的帅才。辛弃疾早年的时候生于金国的殖民地之中,但是从小就立志恢复中华,还我华夏大好河山。在金国大举南侵的时候,辛弃疾带着2000多人起兵反金,后来辛弃疾和南宋接触,受到南宋的礼遇,想着重振旗鼓打回北方去,投奔南方,因此他在晚年写了一首《鹧鸪天》怀念他当年的壮举,但是南渡后的四十几年,志向都没得到实现。 再闻稻花香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鹧鸪天》辛弃疾 想当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统率着万千兵马旌旗飘飘。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辛弃疾 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无人理睬,我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 再闻稻花香 辛弃疾晚年给自己起别号为“稼轩”。“稼轩”是他所盖的房子中的一处住所,从窗口望去,一片都是庄稼。 有一次,江西大饥荒,人民无以为生。辛弃疾把所有的金钱拿出来,选择了最能干的人到各地去购买粮食,救济灾民......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配乐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看到 :明月 惊鹊 星 茅店 听到 :蝉鸣 蛙声 闻到 :稻花香 喜悦 宋·辛弃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