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23121

第9课 木兰诗 课件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119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木兰,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2024) 语文 七年级 下 第9课 木兰诗 课文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花木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千百年来,她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重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难点 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学习目标 《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分12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它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之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很广。 作品简介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出征,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燕山。这次北魏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于439年统一北方。在北魏多年的经营下,中国结束了一百年左右的黄河流域的战乱,北方重新统一。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袭扰者,胜利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也受到人们的颂扬。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作“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令统治者了解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经过长期的继承演变,“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内容解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叹息声。 对着门织布。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只。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忽然间)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木兰诗 内容解读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想的是什么。 思念。 军中的 文告。 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译文:问木兰想的是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内容解读 内容解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马鞍下的垫子。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水流声。 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马叫的声音。 早晨。 译文:到东西南北各个市场买了骏马、马鞍和垫子、嚼子和缰绳、长长的鞭子。(木兰)早晨辞别了父母,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内容解读 内容解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