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2024) 语文 七年级 下 第二十三课 太空一日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重点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2.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难点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学习目标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他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得“航天功勋奖章”。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卷网-2010年版)。有删改。2003年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 14圈,历时 21 小时 23 分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写作背景 弧(hūn) 炽热( hūn) 轮廓(hūn) 俯瞰(hūn) 模拟( hūn) 遨游(hūn) 严谨(hūn) 稠密(hūn) 概率( hūn) 烧灼(hūn) ◆生难字 hú chì áo jǐn kàn chóu kuò mó 字词积累 lǜ zhuó 五脏六腑(hūn) 千钧重负( hūn)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hūn) ◆生难字 zàng jūn pò 字词积累 ◆词语积累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遨游:漫游;游历。 字词积累 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1-17段):写飞船升空。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作者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段):写作者进入太空后的所见。 第三部分(30-39段):飞船中的所闻所感。重点写的是作者遇到了平时训练以及各种预案中没有出现的情况。。 第四部分(40-67段):写落地。写飞船返回途中的惊险遭遇。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内容解读 2.杨利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内容精讲 1.再读课文,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6秒的共振 第二次意外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一次意外 第三次意外 第四次意外 第五次意外 本末倒置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神秘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开伞震动很大 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内容精讲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自由朗读文章,找出能够体现杨利伟作为一个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的句子。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当时痛苦的感受。 内容精讲 ②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当不能确定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候,连用三个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表达时语言的严谨性。 内容精讲 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不光写出了从飞船上看到的北京白天的样子,也描述了它夜晚的样子。 内容精讲 ④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 如果说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地球建筑物是长城,那将更令中国人骄傲,但是杨利伟却实事求是。 内容精讲 ⑤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