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26955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300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练习 一、单选题 1.“变文”最初是说唱佛经故事的。唐之后因应听众的需求,发展出世俗故事一类,内容以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为主,讲唱者不再限于僧侣,也有民间艺人以讲唱变文为职业。上述现象反映出( ) A.儒佛道三教交汇与融通 B.民间好恶决定文学兴衰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 D.佛教逐渐本土化世俗化 2.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报告》可知,小麦、黄牛、绵羊、马等物产及青铜冶炼技术和马车等都是从西亚、东欧经中亚传至我国。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华夏文明西来之说 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 C.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D.华夏文明一以贯之 3.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需通过“格物致知”获取,甚至“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则认为“心即理”,无需外求,应向内求,提出“天理即人欲”。由此可知( ) A.陆王心学更有益于主体自由 B.理学和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 C.理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D.心学克服了程朱理学的弊端 4.道家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兵家强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西汉贾谊提出“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路)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周礼·考工记》 “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 《管子·度地》 A.以人为本 B.民主观念 C.民本思想 D.家国情怀 5.不同的部族图腾存在着差异,周族以凤鸟为图腾,其形象呈现出汇聚众鸟的景象,“凤”字被解读为“凤之象也,鸿前鏖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这一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动物崇拜植根于久远的历史文化 B.周族文化杂糅了不同的部族传统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定型 D.西周社会充斥着蒙昧主义的思想 6.孔子“闵(忧虑)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整理编定)《诗》《书》,修起《礼》《乐》”;墨子赞赏“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孟子之学术“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荀子坚持“制天命而用之”。由此可知这些学说( ) A.治国理念存在冲突 B.存在相互交融借鉴 C.主张重塑社会秩序 D.都体现了经世精神 7.《尚书·尧典》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荀子·儒效》记载:“四海之内若一家”;《礼记·中庸》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些记载反映出中华文明( ) A.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B.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 C.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D.崇德尚贤的价值追求 8.据学者统计,《诗经》中共涉及“民”字102次,“人”字273次,“天”字169次,“帝”字43次,“神”字22次,“德”字70次。这说明《诗经》( ) A.对宗教和神灵持怀疑态度 B.关注民生与人的地位 C.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D.侧重于社会教化功能 9.在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艺业蓬勃发展,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为龙头,带动了全省演艺业的发展,《印象丽江》《勐巴拉娜西》《蝴蝶之梦》《梦幻腾冲》等一批民族演艺产品和文化精品走向全国,产生很大反响。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艺业的发展( ) A.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入时代精神 B.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C.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D.彰显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平等 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的缘由:“……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 ) ①天人合一 ②君权神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