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战” 第16 课 冷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区分“冷战” 与“热战”的不同点,从而明确美国推行冷战的真实目的。(唯物史观) 2.分析冷战发 生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分析比较美 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家国情怀) 2.冷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涵义:二战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一·冷战的发生 ①时间: 冷战中伴随着局部热战,通常是美苏通过局部代理人的战争进行,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达到美苏双方“互相遏制,却不诉诸武力” (1947年—1991年) ②方式: 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战后美国退役的军舰 战后强大的苏军 坐拥100艘航母上万架战机,二战后强大的美国 ③根本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一·冷战的发生 ④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国家利益的冲突 3.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大大增加欲称霸世界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杜鲁门 ③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根因) ②美、苏势均势,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一·冷战的发生 经济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军事 政治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具体指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 目的:鼓动英美合作,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 什切青 里雅斯特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美国的资本主制度 4.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 一·冷战的发生 ③影响:揭开了“冷战”序幕。 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制度 丘吉尔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号召西方国家联合抵制苏联。 5.冷战表现: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 3) 内容: 实质: 影响: ①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资本主义)”、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②要求美国援助希腊、土尔其 ③美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义义,称霸世界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美、苏关系由同盟走向对抗) 地中海 黑海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制度 两种生活方式 一·冷战的发生 5.冷战表现: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 内容: 目的: 影响: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 控制西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