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最新教科版) 第一单元 身边的物体 教学整体分析 (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物体的轻重、形状、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知道不同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认识水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体很难溶解在水中。 科学思维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常见物体的特征,用口述、简图等方式描述物体的多种外在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物体的不同外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在教师指导下,能比较物体之间外在特征的相同和不同。 探究实践目标 ●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比较,并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能利用口述、简图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结合图表组织信息。 ●具有初步的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能反思探究过程,总结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 ●具有将观察到的信息如实记录的意识。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对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单元概述 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范围和深度有限,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对物体的观察、描述、概括、比较、分类的能力相对较低。虽然知道或看到过许多物体,也在幼儿园期间参与过一些认识物体的活动,但是这些认知比较粗浅和零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一些观察方法来认识物体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描述,通过向他人介绍物体的特征,让他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推断介绍的是哪种物体,这也是本单元的大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观察到的物体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能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学生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也可以是生活用品,可以是人造制品,也可以是天然制品。 “身边的物体”单元设计了7课以及单元小结与科学阅读,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物体进行连续性观察,促进其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本单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课。作为单元起始课,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科学地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二阶段,第2~4课。学生开始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分类,集中对一些固体进行研究。同时,将给物体分类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单元,比如天平、斜面、水等都可以作为发现物体特征的工具,从而根据发现的现象(特征)给物体分类。 第三阶段,第5~7课。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对水一类的液体进行研究,发现液体的主要特征,进而研究固体是否能溶解于液体中,也可以理解为用“是否溶解”的特征对固体进行分类。 单元首页的单元情境明确了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将分类活动贯穿整个单元,从物体一般外部特征的分类到通过轻重、能否滚动、能否溶解来分类。本单元的学习以观察、比较和描述为主,学习如何运用感官以及借助简单的工具来观察物体,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记录。记录时,教师需要弓|导学生运用画图、圈画等方法,还要用图表的方式组织并整理观察到的现象或其他信息,从而促进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准确描述,并对一类现象进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典型且便于观察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是人造材料,也可以是天然材料,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口头描述、记录。 本单元的各课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展开,并根据特征进行比较与分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