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 【课标要求】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新中国历史阶段划分(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1949-195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 (2)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建设时期)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2012年—至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目录 CONTENTS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02 人民政权的巩固 03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0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任务一: 1.思考: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 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从新中国的成立理解人民当家做主,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0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①革命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②社会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o开国大典阅兵现场 任务二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1.人民政权巩固的措施有哪些? 2.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了解土地改革的实质和意义? 从人民政权巩固的措施中理解其 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奠定了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02 人 民 政 权 的 巩 固 材料一:一九五二年的蝗灾为三十年来所未有,曾一度蔓延扩大到七十七个县九千多个乡。由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觉悟提高了,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的展开捕蝗运动,经二十多天的捕蝗斗争,就基本消灭了蝗虫灾害。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有一千多万人参加了捕蝗运动,保证了千百万亩稻田的收成。 ———摘编自湖南省土地改革展览筹备委员会编:《土地改革前后的湖南农村》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土地改革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实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私有→农民私有) 意义:①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任务三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以及成就,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逐步走向成熟的。 从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理解其 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03 开 创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任务四 1.学生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小组合作) 2.学生概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过程(语言简洁、逻辑清晰) 3.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意义。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其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