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必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 民族政策 毛主席会见库尔班大叔 壹 重要名词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三个离不开” 贰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本课 重点 本课时间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7年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0年 提出“三个离不开” 1997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2年 2017年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政策探索 十八大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建立 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历史渊源: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2)现实情况: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个相对落后。 蒋介石的民族观,是彻头彻尾的大汉族主义。在名义上,他简直将蒙、回、藏、苗等称为边民,而不承认其为民族。在行动上,也实行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解放前刀耕火种的独龙族群众与西藏农奴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3)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因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毛泽东 民族区域自治 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深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从而形成了中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的认识;另一方面,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壮大,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有了问鼎全国政权的实力和气魄。另外,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过程 (1)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3)1947年5月1日,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毛泽东语)至于内蒙古,那是汉人和蒙人合居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把日本从那里赶出去,帮助内蒙古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 ———《红星照耀中国》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过程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