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41024

7.1归纳推理及方法教学课件(共29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02-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966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政治,逻辑,必修,选择性,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含义 种类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方法 正确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提高可靠程度) 类比推理的含义 含义 类比推理与比较、比喻的对比 特点:或然推理 类比推理的方法 模拟方法———仿生学 具体方法: 提高可靠程度的要求 重要作用 结构类比、功能类比、条件类比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推理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归纳推理的认识;通过实际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课程标准 考情概览 考情预测 1.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2.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从命题内容上看,不完全归纳及常见错误、归纳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方法及常见错误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重点考查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方法。 2024北京 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 2024浙江、高考真题 非选择题 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 2024甘肃 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比较类比与比较、比喻 2024湖南、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类比推理 考情解读 第七课 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 个别→一般 不完全归纳推理 (或然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理) 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方法 ①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 ② 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 ③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①求同法(契合法)———异中求同” ②求异法(差异法)———同中求异” ③共变法———求量的变化”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既求同又求异/“两同一异” ⑤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 容易犯的逻辑错误→ “轻率概括”。 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分类 含义→ 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其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没有遇到相反情况而得出结论 →根据因果关系 分类 简单枚举归纳 科学归纳推理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晚上火烧云,明天晒死人。 (3)月亮挂圈,必定变天。 (4)水缸穿裙,出门挨淋。 (5)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6)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7)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8)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 从思维角度看,它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以下生活中的农谚,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 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如:问卷调查) 2.归纳推理的含义: 这样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 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 ———毛泽东 1.归纳推理的前提: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示例评析p60: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个别性情况 一般性结论 这是一个归纳推理。它从“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等能够产生热的若干个别性的情况,概括得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