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7张PPT。1.电影《大决战》有三部,即①《辽沈战役》篇,②《平津战役》篇,③《淮海战役》篇。请你按战役打响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排序能力。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是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所以正确排序为①③②。2.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里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故答案选C。A项时间是1937年9月,B项时间是1940年,D项时间是1949年4月。3.“激战黑土地,解放大东北”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发起的辽沈战役,故答案为B。4.在那场战略决战中,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仅65天之内就覆灭了55万余人。万里之外的斯大林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那场战略决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战略决战”可知与三大战役有关,由“蒋介石……‘精税之师’……覆灭了55万余人”,可知是淮海战役的歼敌人数。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5.右图为淮海战役中的“支援前线的民工小分队”,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人民的积极支持 D.解放军武器先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都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但右图是“支援前线的民工小分队”,所以C项符合题意。6.“对坚守几个城市的孤军,先行‘分割包围’,之后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依次解放被包围的城市”,以上内容是对哪次战役战术特点的描述(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等战术特点,可知是平津战役。7.右图记载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期 间,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 交给人民解放军的一幕,它最有可 能发生在( ) A.天津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交给人民解放军”,可知这是和平解放。在四个选项里面D项符合题意。8.(2010·聊城学业考试)右边是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 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 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由图中的时间“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可知是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是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日子,故选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入城图(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