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课程主题:走谁的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等基本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思想教育目标: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比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难点: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不同;探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应对策略。 教学设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道路选择往往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今天,我们将以‘走谁的路?’为线索,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的历史。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 二、讲授新课(约30分钟)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约15分钟)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介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过程。 讲解“宁汉合流”的背景、过程和实质。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及其反动性。 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内外矛盾简述1928年国民政府的北伐及其遇到的内外阻力,特别是“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影响。 东北易帜介绍张学良在皇姑屯事件后宣布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约15分钟) 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讲述国民党“清党”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 介绍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等历史事件,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详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比较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从阶级基础、政策导向、战略目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 三、课堂讨论(约10分钟) 讨论主题:“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发言。 四、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调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不同及其历史意义。 拓展:提出设想:“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又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思考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准备课堂分享。 五、结束语 “同学们,历史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引领国家和民族走向光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其影响,敬请期待。” 六、教学延伸与情境模拟(约10分钟) 情境模拟活动: 活动名称:“历史抉择: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策略会议” 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策略会议,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